北楹楹楹楹楹楹

不是文手,只开脑洞。lof闲置不太用。

王爷十二岁出征,十六岁边关大捷后归朝,然后就听说了皇上驾崩的消息。他还没来得及有所反应,一道旧皇的圣旨就给他圈了块封地,把他送到了边关附近的小城里当了个闲散王爷。

世人都说,从太子上位的新皇怕王爷跟自己的儿子抢太子的位置,却没人想过十六岁的王爷其实是三十岁新皇的亲弟弟。新皇在几天后给王爷送信说,京城里不太平,等安定下来以后再把王爷接回去。

他没能实现自己的承诺。

新皇上任不到三月,就因为和邻国的将领私通而被斩首示众,由他的庶弟接手皇位。于是失去了庇护的王爷再也没能回京城。除了他哥提前给他修好的大府邸和里边为数不多的几个奴仆以外,领着微薄的俸禄过日子的王爷一无所有。

王爷在小城里的生活还算闲适,四年战场生活养成了他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吃穿住行的银子省下来了,王爷就喜欢用来大把大把地洒给他眼中有文化的人。说书先生,落第回乡的读书人,或者是会弹曲唱词的歌妓,只要能入他的眼,就能成为他的门客。

有人笑他不懂风月,王爷就理直气壮地说,怎么了,就是想体会一下战场上学不到的东西不行吗?

 

后来小城里来了个男人,主动请见王爷说要做门客,自称擅长唱曲填词。王爷笑着说,好啊,你要是能让孤满意了就为你遣散其他所有门客。

门客当即摘了一片柳叶吹了采薇。据一个奴仆说,王爷那天突然泪流满面,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门客果然成了王爷唯一的门客。

后来王爷不再天天到街上瞎逛,而是常常和门客在大堂里讨论诗乐。门客学识渊博,说出的故事与唱出的词总能把王爷迷得神魂颠倒。王爷想,孤不亏啊,只一个门客就抵得上说书先生与歌妓给他带来的快乐了。

只是每每谈到填词时,门客总会低下脑袋,随后摇头默不作声。王爷便不勉强他,偶尔才与门客两人一同外出寻找新传唱的词。

 

他们的吃穿住行依旧简朴,但因供养门客数量的减少,库存的银子日渐充裕起来。王爷给门客专门买了笔墨纸砚和古琴,但银子还是多的很。

有小贼曾惦记这点银子,结果被王爷抓住后暴打了一顿。

这以后王爷开始忧愁起银子的去处。他自己的生活已经够过了,屯着也没用处。于是他和门客商量了以后,买了干粮直接捐给了前线。

前线来拿粮食的是王爷原先出征时手下的一位小将。小将现在成了大将军,看到王爷时还非常惊喜。大将军本想同王爷叙叙旧,但由于前线情况着实焦灼,只先接了粮草就立刻赶回去了。王爷碍于身份不好追上去,还怕京城里那位庶弟皇帝得知他又与边疆扯上了关系,便把以后交送粮草的任务交给了门客。

王爷也开始每天早上抓门客一起锻炼身体。用过午餐后他们或出门听听近来的消息,或弹琴奏乐互考诗诵。夜里便由门客给王爷讲故事,有时说晚了两人便抵足而眠。

日复一日,王爷还跟着门客学写字,并不知何时起尊称门客为先生。他很乐观地想,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说他没文化了。

 

吃吃喝喝学学习的日子让王爷非常快乐,如果那位庶皇没有突然想起来他的话。

王爷的生日在正月初三,正是春节以后不久。在他即将过二十岁生日的那年,宫里突然传来圣旨叫他回去过春节。

王爷非常不开心,毕竟他已经和门客一起买了一大堆红灯笼打算挂在府邸里添点喜庆的氛围,这是三年来两人的习惯。

更何况他都已经做好由门客给他授予弱冠礼的准备了。

王爷尚未娶妻,身边也没有什么贴心小妾,只有一个门客,还是个硬邦邦的男人。然后他想了想,大手一挥说,先生你跟孤一起走吧,我们一起去京城过春节。

门客当然无所谓。于是一晚上收拾收拾没多少的行李就骑着马上路了。

庶皇也没想到要派马车来接人。两人便一路看看风景吃吃喝喝再听听途经各处的特色音乐。

走到一半大将军突然来信说边疆又缺食粮了,王爷便让门客带上银子回去帮大将军,自己先归京等他。

然后王爷就独自一人去了京城,被庶皇安排在不知道哪个寝宫里。

听不到音乐唱词故事而且身边还没门客的王爷多不开心啊。但他转念一想,孤就要弱冠了,不能让门客觉得孤像个小孩子一样大吵大闹,于是只是几次请示庶皇说要出去,也没别的过激举动。

他说他的门客还在后头没跟上来,庶皇敷衍他说会帮他把人接来。之后任王爷再努力去和看门的门卫讲话,也等不来庶皇的回音。

 

眼看着除夕就要到了,门客人还没来,他的信先给王爷送来了。信里说让他好好给庶皇准备礼物,春节一过就立刻回他的封地。

王爷也打算修封信回去,不过纸笔都准备好了却不知道说些什么。再转念一想,算了反正都送不出去,干脆不写了。于是他把那张只写了门客展信佳的纸往怀里一塞,上床睡觉。

除夕的皇宫很热闹,庶皇的莺莺燕燕们身上的香气熏得王爷头昏眼花。于是王爷更加想念清爽的门客,想念他比宫妃们精湛不知道多少的琴艺。

除夕宴后王爷乖乖按照门客的要求提出要回封地。然后他被庶皇关了起来,就在他住的寝宫里,不准外出一步。

王爷本来也想过要跟门卫打一架出去,然而他又收到了门客的信,门客说,不要冲动不要打人,不然他也会被迫和邻国的人私通的。

从被迫出京开始王爷其实就知道他哥根本就是被人污蔑的。很久以前他和他哥通信的时候,就知道他哥有个非常推崇的幕僚,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写词写文富含哲理,哪儿哪儿都好。但这样好的幕僚却没能救下他哥。

王爷有些发愁。

王爷想他的门客了。

在无聊的时候,王爷还会想,当年他哥是不是先被庶皇夺了性命才被安上罪名的。死人哪能开口为自己辩解呢?

于是王爷抱着难过的心情爬上了床。

 

夜深的时候王爷是被热醒的。他喊了门卫,但没人应声。寝宫很安静,只有火苗在周围燃烧发出噼啪的声响。

王爷穿上鞋走下床推了推门,果不其然是被锁死的。他试着撞门出去,然后被反震的力度震麻了手。

行呗不就是爬窗嘛,小时候又不是没做过。王爷满不在乎地想。不过还没来得及爬出去,他就看到一个人影从半开的窗户里敏捷地钻了进来。

是他朝思暮想的门客。

门客大概是担心他还傻傻地被火熏着睡大觉,正冲向床的方向,然后就被王爷抓住了衣角。看到好端端的王爷的时候,门客明显送了一口气。他说,殿下,时间紧迫,请坐下,臣要为殿下结发加冠了。

这是认识以来门客第一次称呼他为殿下而非王爷,王爷一时间高兴得不得了,也没在意门客的自称。他兴奋地抓紧门客的衣袖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又觉得不知道从何说起。不管是被关禁闭还是庶皇不理睬他似乎都不是重逢时的好话题。

于是王爷决定不纠结说什么了。他按照门客的要求坐在了镜前。

王爷忽然就有些紧张。

冰凉的玉质物从他的头上划过,他知道是门客在给他梳头。看着门客专注又小心的样子,王爷心里几分欢喜。

殿下,门客说,今日是殿下的诞辰日,虽然弱冠礼简陋了一些,希望殿下能明白臣的意思。臣请愿给殿下赐字永安。

王爷跟着门客一起从窗爬了出去,在城门外和前来接应的大将军碰了头。大将军啧啧地夸了一番他的新帽子,问门客接下来有何打算。立刻转头看向门客的王爷看见前者朝他挥了挥手,遂凑了过去。门客说,此番路远,要劳烦殿下多多照顾将军了。随后他毫不留情敲晕了王爷。

王爷最后的印象停留在门客朝他展颜一笑的瞬间,他的身后是火光冲天的皇宫。

 

后来再醒来时,王爷发现自己躺在马车里。驭马的是将军。将军说他们正在军营。王爷知道在京城旁边有个军营,由于大军常年被庶皇赶在边疆而常年无人。此刻确是一片炊烟升起的景象。另外营地中间的地方还有一座大帐篷,将军说里边是他后来带出来的一群文臣。

将军说,只要殿下一声令下就能攻打进京城了。

王爷却慌了神,问说门客在哪里。

大将军用奇怪的眼神看了王爷一眼,疑惑他竟然不知道。他问,难道先生没同你说过他和当今皇上有事儿要说吗。

从大将军没有逻辑的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慢慢搞清楚了事情的始末。庶皇很早就发现了王爷与边疆的密切关系,怕王爷带着军队打回来,于是为了把门客送离王爷身边便刻意又断了给边疆送的粮草,再把孤身一人的王爷囚禁在自己身边,随时一场火就能把王爷烧没了。

但庶皇没有料到门客的速度实在太快,他甫一把王爷关起来,门客就已经和早有约定的大将军带上大军进京了。仓促之下他只来得及放一把火,却还被王爷逃出来了。

可门客究竟为什么还要回去找庶皇?王爷很快从大将军接出来的文臣口中得到了答案。叫他吃惊的是,门客竟然就是他哥常常夸赞的那位幕僚。

满头白发的丞相说,门客本是北方普通百姓之子,年少时就受新皇赏识,与新皇自幼竹马竹马两小无猜,并在新皇成为太子以后一直给他出谋划策。一直到新皇在登基后一次围猎中被庶皇一箭射杀、又被污蔑卖国以后,门客还在为新皇奔走,试图挽回新皇的名声。

他没能做到,甚至还被新上任的庶皇随口找了个理由就抄斩了全家。

后来几乎抱了死志的门客和丞相聊天时偶然得知新皇还有个弟弟。他当即马不停蹄地前往边城寻找还在到处找乐子的王爷。

门客最后果然成了王爷唯一的门客。

丞相说,他在送门客离开之前问过,要如何教养王爷。

门客说,王爷若是渴盼回京报仇,那就为他铺路;王爷若是不想接触那些残忍的宫斗与算计,就护他做一辈子的闲散王爷。

可门客护不住。

所以他做的最后一个决定,是要替王爷把庶皇解决了。

王爷没法想象他被门客送走,而门客独自留在了京城面对庶皇。但他也知道单枪匹马根本救不了门客。每日的锻炼弥补不了王爷三年来脱离战场空耗的时光,如今的他不是什么一人能挡百万骑的猛士,他只不过是兄长被谋杀都不敢复仇的懦夫。

即便兄长对他的期望不过是安稳长大。

于是在大将军期盼的目光下,王爷从他手中接过了长枪。

冰冷的枪柄入手的一刹那,王爷打了个寒颤。

他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思绪,一片空白的脑海中忽然响起不知哪天他强迫门客同他一起早锻炼时门客的话语。他语调温柔,说,

“只要是殿下所愿,臣万死不辞。”


 

 


文/北楹

 

 

掉落

1.

广临王,本顾氏子沔也,字永安。少善解兵书。年十二,奸臣私告以战及。沔大怒,请诏上阵。期四岁,大捷。归,适帝薨,兄湘继位,除沔广临王,迁至边城。

……

广临王既王,罢宫宴,免民税三载。布衣士族皆善之,竞事广临。终无左右,指史官作《广临门客传》。叹曰:“既已得君,又何失焉!”

——《广临王传》(节选)

 

2.

广肃王,顾氏子湘也。才思敏捷,心怀黎民,以太子事君。少闻北方有一人涉猎广,言辞重,湘敬其贤,亲造门三日,奉为幕僚。时湘年五,幕僚同岁,帝嘉其能识知者,行诸言,赏物千钱。

帝薨,适湘而立,遣弟沔北至边城。寻奸臣使人暗箭指湘,中。湘崩,庶弟继之,不授国丧。

庶弟也,名不正,欲杀嫡弟沔。召沔入宫,囚之。后崩于沔之门客之刺。

……

——《广肃王传》(节选)

 

3.

广临门客者,不知姓甚名谁。少以幕僚事太子湘,尤与之善。

弱冠之年,太子湘拜之为将。幕僚遂率轻兵数千,纵横战场,屡战屡胜。期三秋,归。白帝以戍边民生之苦。

……

湘既崩于暗箭,庶弟指其私外国。众臣未有敢言者,惟其幕僚为之奔走,欲为湘正名,不成。

……

其幕僚者,以广临门客访庶皇。时庶皇欲间火沔,门客识其谋,独走皇宫,斩庶皇,纵身入火,以报君恩。

——《广临门客传》(节选)

评论

热度(1)